各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科技保障作用,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技术在全区建设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原建设部令第109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规定,我厅决定在全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征集一批可推广应用的新技术,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此次征集的推广应用新技术是指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先进、成熟、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含工法),征集范围重点面向全区“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改造、韧性城市建设、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数字住建、和美乡村建设等领域。
(一)“好房子”建设领域:主要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方向,重点是住房功能空间优化设计技术,住房环境品质提升技术,健康装饰材料、高性能围护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机电系统节能技术、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住房防水、隔声、防开裂、防空鼓、防反味等工程建设质量防控技术以及住房建设智能化、装配化装修技术等。
(二)城市更新改造领域: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管廊管道材料、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技术、老建筑保护技术等。
(三)韧性城市建设领域:建设工程抗震防灾与韧性提升技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化治理技术、污水污泥处置技术、超高层建筑风险防范技术、城市地下风险防控技术、消防安全关键技术等。
(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领域:轨道交通及大型桥隧市政智能建造技术、建筑数字化设计技术、预制构件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装配式施工技术、绿色建造技术、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楼机等。
(五)数字住建领域: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人工智能AI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工地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字家庭、智慧住区、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技术等。
(六)和美乡村建设领域:小城镇建设技术、农房建设适用技术、新型装配式农房建造技术、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传承技术、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技术等。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本次征集工作面向全区公开进行,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均可对此次征集的产品、技术、设备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次征集不受理涉密技术和个人申报。
(二)推广应用新技术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符合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和需要;
2. 符合国家、行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且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在工程应用中替代优势明显,对提升功能性能、保障质量安全、提高效率效益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经过实际工程检验,适合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3. 在创造高品质生活过程中可发挥实用价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惠民实用技术;
4. 已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重点实施技术范围,且在有效时限内;
5. 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可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的技术。
(三)已申报2次但未通过的技术不再申报。
(四)已列入《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材料、工艺和产品目录》的,不再重复申报。
三、其他事项
(一)申报时间。从本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25年6月20日,逾期不再受理。
(二)报送方式。本次申报以自愿申报为原则,请申报单位如实、认真填写《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申报表》(详见附件),纸质材料(须加盖单位公章)和电子材料信息必须一致,纸质申报表及其附件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二份),寄送至我厅标准科技处;电子版申报表及其附件材料以“成果名称—单位—申报类别”命名发送至我厅标准科技处电子邮箱。申报材料内容不得涉密。
联系人:李璐君;联系电话:0771-2260041;电子邮箱:tkjc@zjt.gxzf.gov.cn;邮寄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金湖北路58号。
附件: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申报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5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广应用
新技术申报表
技术 名称 |
| |||||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
单位名称 |
|
单位法定 代表人 |
| ||
地址 |
| |||||
联系人 |
|
电话 |
|
邮箱 |
| |
单位类别 |
○行业组织 ○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科创平台 ○企业 ○其他 | |||||
申报 理由 |
简述申报理由 | |||||
技术所属方向 |
符合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产业政策和需要 符合国家、行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且符合行业发展方向,在工程应用中替代优势明显,对提升功能性能、保障质量安全、提高效率效益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经过实际工程检验,适合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在创造高品质生活过程中可发挥实用价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惠民实用技术 已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重点实施技术范围,且在有效时限内 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有明显的先进性能,够为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 |||||
取得的相关奖项或专利情况 |
(此处填写奖项及专利的名称及编号,佐证材料附于申报表后) | |||||
工程应用技术标准(含工法)情况 | ||||||
此栏填写技术标准、规范备案文件目录等 | ||||||
技术主要特点 | ||||||
简述技术主要特点
| ||||||
技术主要性能指标及适用范围 | ||||||
简述技术原理和能够反映技术特点的主要性能指标,写明适用的工程项目类型(部位)和所需的相关条件 | ||||||
资料真实性承诺 | ||||||
我单位声明: 本次所提交的申报表、相关证明材料及附件中内容均真实有效,技术无知识产权争议,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相关佐证材料目录
1. 技术所属产业方向相关鼓励政策(需与申报表中内容对应)(复印件)
2. 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复印件)
3. 成果鉴定材料、科技成果登记表(复印件)
4. 取得奖项及专利、软件等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
5. 技术标准、规范文件及文本(复印件)
6.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证书(复印件)
7. 省(市)级以上工法证书或者证明文件(复印件)
8. 发表的专著、论文(专著另附,论文复印件)
9. 工程应用相关材料
10. 其他相关佐证材料(复印件)
(请将证明材料目录中所述证明材料打印附于申报表后,如无相关材料则对应删除目录中的条目)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