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委),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柳州市、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北海市市政管理局,玉林市园林服务中心,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中心),厅联系社会组织,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发展,促进我区绿色转型发展,我厅组织起草了《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各市及有关单位征求意见,请相关单位自行登录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http://zjt.gxzf.gov.cn/)下载征求意见稿,认真组织讨论,动员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于2025年1月20日前将修改意见建议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至我厅标准与科学技术处,逾期未反馈意见视为无意见。
联系人:李璐君;联系电话:0771-2260041;工作邮箱:tkjc@zjt.gxzf.gov.cn;通讯地址:南宁市青秀区金湖路58号广西建设大厦2203室。
附件: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5年1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征求意见稿)
“十四五”中后期至“十五五”初期,是广西深化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改革、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促进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培育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创新相关规划,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到2027年,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多领域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发展;组建创新团队,培养高端科研人才,建设一批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科技创新带动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转型发展。
(一)推动重点技术创新。
推动广西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重点技术发展,在城乡绿色低碳、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与信息化、人居环境和住宅品质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新技术、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提升、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开展重点技术研究。主要技术研究方向详见附件。
1.推进城乡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为目标,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技术和综合性能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鼓励企业研发适宜夏热冬暖气候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大绿色低碳农房技术、新型建造技术与材料、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技术的研究;研究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优化利用体系,研究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质效与低碳排放协同优化技术;推进城乡供水、排水、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运维全过程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构建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积极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建设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鼓励开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农村智能微电网、“光伏+”应用场景研究及应用,提升多能互补区域的建筑能效技术。探索开发城市能源系统优化分析工具,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2.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同。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为目标,加强开展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县城建设、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既有建筑健康体检、信息化监测、外围护系统全生命周期检测及维护修缮、加固改造等技术研究,提升旧城区、旧街区、旧厂区、老旧小区及城中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宜居性。探索多维度城市体检工作路径,结合实践案例探讨构建多层次城市体检工作体系,强化多类型城市工作统筹,创建城市体检智能平台。积极探索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方式,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制定全面的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整体规划,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调查和评估,鼓励研发符合历史建筑使用的工艺、设备及保护修缮技术,探索研究使用虚拟建模及修复模拟等新技术对已被破坏的文化遗产进行修复,在保护历史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周边区域进行功能升级和环境整治,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双赢。
3.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稳步落实“三板”技术体系,提高建筑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水平,开展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加快装配式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建设。完善并推广广西建筑工业化监管平台,实现未来三年全区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逐年增加,到“十五五”初期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环境明显优化,社会认可度大大提升。推动发展智能建造,加强智能建造技术研发,组织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智能建造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开展智能建造项目试点,探索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维中的应用,提高建筑建造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水平。
4.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与信息化。以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管、办流程一张图为蓝底,“一体两翼”为数字住建总体架构思路,一体化统筹推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形成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开放、业务协同联动的综合数字化支撑体系。推行住建领域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行智慧监管,建立一网统管和跨部门综合监管协同体系,以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据要素为主,探索构建行业领域各类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化审图、智慧工地、智慧房产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推动住房公积金标准化、数字化研究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一体化水平,持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结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在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加快编制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BIM的数据交换、模型交付、造价咨询、项目评价、验收归档等导则或标准,BIM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的集成应用指南等,提高项目协同效率与管理信息化水平。
5.提升人居环境和住宅品质。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目标,提高住宅质量为导向,开展住宅适老适幼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建设数字家庭模式。推广全屋智能整房智造产业,组织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住宅品质评价标准,深入研究全屋智能整房智造技术体系,探索全屋智能家居系统中硬件设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安全保障、人机交互设计等关键技术,打造广西全屋智能整房智造试点项目。始终坚持“好房子”好品质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好房子”建设适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编制相关标准,鼓励新建民用建筑按照高于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发展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引导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智能化管理,创新智慧物业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建设,开启线上线下生活服务,提升与好房子配套的物业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社区安全治理体系,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四好”建设。
6.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城市防灾减灾预警,探索低空经济产业在建筑行业的多场景应用,开展既有建筑外立面更新与修缮、安全加固以及超高层建筑消防加强措施等研究应用。为提高城市建筑的抗震减灾能力,深入研究建筑先进抗震技术,提高设计产品的抗震能力,对特殊建筑加强后期智能监测,提升建筑在灾情中的抵抗力及寿命。研究推广具有高强度、好韧性、轻重量等能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材料的使用。开展韧性城市理论研究,提升城市风险预测与灾害推演能力,加强城市内涝治理、防洪泄洪、施工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地下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设施排水防涝能力。建立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联动系统,提前预测内涝风险区域,实现动态跟踪、数据分析、对策生产、快速联动、应急救援等目标,保障周边居民的出行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研究,提升城市在紧急状况下的承载能力。
7.促进村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提升。开展乡村宜居环境建设技术研究,研究农房抗震改造技术,提高农房抗震性能。围绕美丽村镇建设发展,开展小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技术、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等研究。为保护传统村落及传承特色文化,搭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化平台,以数字化形式深度挖掘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修缮保护和功能优化技术,保护村落肌理。试点研发适用于广西偏远村镇的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状况。
8.推进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数智化转型。开展建设工程消防数字化设施应用研究,鼓励企业研发可应用于建设工程消防领域具备数字化能力的设施,并进行积极推广应用,实现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信息智能分析,打造建设工程消防数智化转型应用的示范项目。研究建设工程数智消防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方法,提高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安全性、可靠性。构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数智平台,实现消防审验数字信息采集、智能分析,提升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数字化综合决策辅助能力,推动建设工程消防领域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加强新型建筑防火材料和消防产品、设施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从源头上提升建筑消防安全水平。研究既有建筑防火性能评估指标和方法,提高既有建筑的本质消防安全,通过多维度综合分析既有建筑的结构布局、材料特性、消防设施配备以及疏散通道有效性等关键要素,建立科学且全面的评估体系。
(二)完善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体系。
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住房城乡规划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和创新需求,推进科技创新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同时加强现有创新平台的运行管理和评估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在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组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机制,发挥校企合作力量,共同承担科技项目的开展、研发、标准研制和成果转化工作,鼓励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建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创新活动。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形成一批在建设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培养一批创新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竞争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建设科技项目申报、研发、标准研制和成果转化等全过程,鼓励企业承担行业科技研发项目的重任,引导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确保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核心主体作用。
3.加强科技团队和人才建设。完善建筑领域科技人才培养制度,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相关院校职校深度合作,鼓励特色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与培训项目,联合企业探索定向委培模式,持续输出高质量、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加大科研创新团队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和院校根据项目特点选拔人才,组建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科研创新团队。搭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引进国外优秀科研人员,加强与国外优秀团队的合作交流。
(三)强化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机制。
1.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建设领域特点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推动科技创新融入重点工作,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目录化,完善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成果管理流程,加强科研项目课题立项、中期评估、验收结题全过程管理,开展建设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创新技术应用等项目的综合评价,建设一批优秀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点课题和重点示范项目并推荐参评各类奖项,加大项目宣传推广力度。
2.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激励,以提高转化效率和质量。建立建设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及信息库,完善科技成果等级、评估、应用等系列流程,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服务。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对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推动一批应用成熟、成果先进、符合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产品、技术进入市场转化,广泛应用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
3.建设行业专家智库。建立建筑专家信息管理系统,制定专家选拔机制,吸纳水平高、责任感强的中青年专家。搭建一个集专家信息展示、项目对接、知识共享、在线交流等功能的平台,供政府部门、企业在平台上发布项目需求、咨询问题等,专家及时响应并提供服务,发挥专家在创新体系建设、课题研究、标准制定、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高专家库质量,打造高水平智能专家团队。
二、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广西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工作。建立健全沟通协商机制,适时组织开展工作调研和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可宣传的创新科技型示范项目,确保科技创新发展工作顺利推进。研究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加强科技创新资金监管和使用。建立科技创新监督评估体系,加强项目跟踪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附件
主要技术研究方向
一、推进城乡绿色低碳发展
1.城乡绿色低碳发展理论与测评方法
2.城市低碳能源系统技术
3.县域绿色低碳建设技术
4.市政基础设施低碳运行技术
5.绿色建造技术
6.绿色低碳建材采信应用
7.适宜性外墙保温材料
8.绿色施工技术
9.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优化利用体系
10.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与低碳排放技术
11.绿色低碳农房技术
二、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同
1.城市更新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
2.城市体检评估技术体系
3.城镇老旧小区功能提升技术
4.老旧厂区更新改造技术
5.城中村改造理论与技术方法
6.城市危旧房改造技术
7.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开发综合技术
8.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构建
9.城市水环境改善与修复技术
10.城市群和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技术
11.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修缮及防灾减灾技术
12.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与管理技术
13.保护体系传承与历史文脉延续展示技术
1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平台
15.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管技术
三、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
1.装配式建筑技术
2.数字设计技术
3.智能施工技术与装备
4.建筑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
5.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6.智能建造技术
四、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与信息化
1.CIM平台技术体系
2.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3.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4.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5.完整居住社区智慧运维
6.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支撑体系
7.工程项目数据资源标准体系
8.自主可控的BIM图片平台、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
9.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
10.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智能化监管关键技术
11.数字住建统一支撑平台方法和支撑体系
12.数据治理关键技术
13.统一电子证照库标准体系
14.电子印章综合服务技术
15.行业知识大模型
16.行业人才大模型
17.住房公积金标准化、数字化研究
五、提升人居环境和住宅品质
1.住宅功能空间优化设计技术
2.住宅环境品质提升技术
3.住宅耐久性技术
4.住宅适老及适幼设计与设施
5.住宅品质提升及评价技术
6.数字家庭智能化服务技术体系
六、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1.韧性城市设计与管控关键技术
2.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技术
3.超高层建筑风险防范技术
4.城市地下风险防控技术
5.抗震关键技术
6.施工安全关键技术
7.应急救援关键技术
七、促进村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提升
1.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基础理论与方法
2.乡村建设评价技术
3.县城和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技术
4.小城镇建设技术
5.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
6.县域污水垃圾城乡统筹治理技术
7.现代宜居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技术
8.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技术
八、提升建设工程消防安全水平
1.建设工程消防数字化设施应用
2.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方法
3.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数智化平台研究
4.推广新型建筑防火材料和消防产品、设施设备
5.既有建筑防火性能评估指标和方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