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麦那湖公园,薄雾缭绕间,水鸟低飞,绿水青山若隐若现;傍晚的金龙湖,倒映着天边的霞光与岸边万家灯火;夜晚的佛子湖,热闹非凡,市民沿着环湖步道漫步休闲,孩子们在亲水平台追逐欢笑……水系八湖串连成线,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更绿了、景更美了、家门口的公园更多了!
老城区换了新管网、老小区换了新物业、人才公寓配了新家具,家门口开了新商场,小区还统一装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以前小区周边光秃秃的,甚至垃圾就丢在路边,现在街角空地改造成了“口袋公园”,小区建了生活垃圾收集房……新小区越来越多,大阳台、高层高、宽间距的“好房子”可供选择,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
这是市民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也是“十四五”崇左市城市建设的生动写照。
蓝绿空间大幅提升——
“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五年来,崇左市围绕打造“显山露水、依山傍水、近山亲水、千米一园、百米一景、推窗见绿”的山水园林城市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让宜居底色更鲜明。
全市建成公园绿地面积达441.9公顷,绿地总面积1621.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6平方米,指标居全区前列;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3%;新建金龙湖公园、佛子湖公园等15个综合公园;龙腾东湖公园、法治公园等12个社区公园;卜弄公园、连城路游园等36个口袋公园和小游园,完成27处道路边角地块绿化升级,实施道路亮化、高速出口景观改造等工程,累计种植乔木261株、地被及草坪23500平方米,完成多项公园升级与设施修缮工作。“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场景逐步成为现实。
城市更新持续提升——
焕新肌理、补齐短板,宜居水平不断提升
“十四五”期间,崇左市以城市更新为总抓手,以“补短板、强弱项”为核心,持续升级市政基础设施,攻坚一批重点项目,让城市运行更高效、群众生活更便捷。
2022年12月5日,南崇城际铁路项目正式开通运营,南宁至崇左运行时间由2小时压缩至52分钟,南疆国门城市崇左正式融入广西高铁路网,迈入“高铁时代”。崇左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21年12月完成一期建设任务,日处理能力600吨。城区生态水系修复工程一期投入使用,麦那湖等水系八湖全部面向市民开放。
全市市政道路总里程从2020年的806.54公里增长至2024年的924.12公里;道路总面积由1681.78万平方米扩展至1926.37万平方米,增长14.54%,城市路网通畅性显著增强。全市路灯覆盖里程310.32公里,主干道亮灯率保持98%以上,夜间出行安全保障更有力。
开工改造城市背街小巷60条,规模24.72公里;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8个、5837户,累计完成投资9393.12万元。完整社区试点起步,江州区丽金社区入选2023年度广西第一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扶绥县城南社区入选2024年试点。
水环境治理精准提升——
控源截污、设施升级,“生态底色”愈发鲜亮
“十四五”期间,崇左市系统推进生态治理,通过强化源头管控、设施建设改造,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颠覆性成效,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21年的6.7%大幅提高至目前的50.01%。
完成中心城区60平方公里、544.22公里排水管网专项普查,新建排水管网106.41公里,修复错混接点536处,填补管网空白区22个。城区新建供水管网66公里,城区DN75以上供水管网总长达384公里,城镇供水能力为10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增加至10座,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24.5万吨/日。完成10处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消除了城区水体黑臭问题,各整治水体水质保持稳定达标。
住房保障持续提升——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新跨越
“十四五”期间,崇左市坚持多渠道保障、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大力发展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基本定位,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宜居这个基点,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新模式,推动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2020年以来,全市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7857套,分配16962套,发放租赁补贴2371户共355.65万元,有效解决了我市中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等约4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既定任务。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22713套,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6092套,将有效改善我市生活在棚户区约8.4万群众的生活环境,保障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落实人才住房和“留人计划”住房保障政策,累计发放人才购房补贴2245.16万元,筹集200套“留人计划”保障租赁住房并全部出租。推进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建设4259套住房,竣工4131套,完成投资19.8亿元。发放限价商品住房准购证830张。
全市325个住宅小区中256个实现物业管理,物业服务企业160家。3个小区被列为2023年度广西“美好家园”小区;7个小区被列为2023年全区“阳光社区·美丽家园”示范小区。
全市房地产项目数量从2020年的180个增加至当前的208个,增长态势明显;“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4.93亿元,开工面积444.46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678.21万平方米,销售均价始终保持平稳状态,市场运行态势良好。
建筑业转型加速提升——
绿色转型、产业升级,赋能城市建设“新引擎”
建筑业作为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十四五”期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建筑业总产值从2020年64.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23.91亿元,实现接近翻倍增长。总量从全区第14升至第10。全市注册施工类企业达302家。预计2025年总产值将达到136.3亿元,同比增长10%。
——绿色建造加速推广。城镇民用绿色建筑比例100%,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008.4万平方米。城镇竣工装配式建筑面积99.1万平方米,占比10.65%。装配式钢结构生产企业年产量30万吨,打包箱式房产量1.2万套。中泰产业园棚户区采用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装配式生产企业发展迅猛,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精细管理、智慧赋能,城市运行高效顺畅
崇左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宜居度。
——数字城管高效运行。建成“壮美崇左云”平台及“爱我崇左”APP,整合多项功能,划分31个网格,联动61个职能部门,支持216项城市问题进行管理。该平台2020年开通以来累计受理案件12765件,结案12743件,结案率为99.8%。
——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全面提升垃圾分类前端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建设垃圾分类屋(亭、站、房)约200个,市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增长至96.6%,公共机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保持100%;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回收利用率达35.26%,资源化利用率达86.43%,焚烧处理能力占比100%。2023年、2024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工作在全国85个同类城市排名中保持第一档第一名好成绩。
——市容环卫提质增效。主要路段实行16小时清扫保洁,落实公厕“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管理标准;围绕创卫、巩卫及文明城市创建,累计开展专项督查90余次,投入68万余元完善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推动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持续提升。
安全韧性持续提升——
防险筑基、设施加固,筑牢宜居城市“防护网”
“十四五”期间,崇左市聚焦城市运行安全、公共安全、住房安全等关键领域,扎实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从存量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全覆盖,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燃气安全装置等便民安防设施全域推广;从危旧住房“一楼一策”维修加固,到智慧小区落地,从居住环境到公共空间,从基础设施到应急保障,城市安全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市民的幸福感更足、安全感更强。
——自建房安全整治收官。扎实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摸底排查、“百日行动”、分类整治等工作。截至2025年6月,全市3196栋经营性自建房、1387栋非经营性隐患自建房全部完成安全隐患销号,圆满完成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
——城市危旧房整治有序。排查1314栋17708套,鉴定C、D级危房401栋3569套。截至目前,拆除158栋1210套,加固修缮21栋204套,整治率达44.64%。预计“十四五”期末整治率将提升至48.63%,居民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燃气安全全面保障。完成非居民用户入户安检6283户、居民用户58.03万户,燃气热水器隐患清零。发送安全短信116万条、发放宣传材料51万份。25家燃气企业全部接入自治区监管平台,整体对接率全区第二。完成5323户“瓶改管”改造,组建专业队伍,落实“三确认”入户安检,从业人员培训合格率96.7%。
——建筑消防安全提升。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2024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物业小区共新增充电端口2042个,目前全市现有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34816个。与市教育局的协同联动,完成207所民办幼儿园“起底式”大排查并完成问题整改。
——防汛抗涝能力增强。围绕“汛前排查、汛中应急、汛后维护”构建防汛抗涝工作体系。2021年以来,清淤疏通管网10998米、雨水箅子6738座,安装井盖防坠网22806套。印发应急预案及风险图,每年组织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细化值班制度,积极应对超强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统筹处置7处河水倒灌积水点,保障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与市民出行安全。
五年来,崇左市用“七个提升”书写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勾勒出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南疆国门城市新图景。(左江日报 记者罗承品 通讯员 钟卓言 )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