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前桂家改造后的厨房
罗前桂家改造前的厨房
“改厨改厕改圈”工作是“美丽广西·宜居乡村”阶段“基础便民”专项活动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广西住建厅切实把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多措并举,强力推进。2017年,全区完成农村改厕102.2万户、改厨101.3户,完工率分别为102.2%和101.3%,完成公共照明1522个村庄,完工率101.5%,并完成其他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如今,改厨改厕改圈,改出了农村新风貌。
改厕
让农村生活更舒心
2017年12月4日,南宁武鸣区罗波镇罗波社区居民陈轩家中,工人们正在给陈轩家里新建的厕所安装一体化三格化粪池。陈轩告诉记者,以前他家的厕所做得不好,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到屋外排水沟,臭气熏天,滋生苍蝇、蚊虫等,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县住建局和罗波镇政府工作人员开展了培训并给予具体的指导,陈轩对厕所进行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等完全进入化粪池,解决了污水横流的现象,让村民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舒适。
同样家住罗波镇旧陆斡村的卢孝陆也于去年4月进行了“改厨改厕”工作,对厨房进行了“五改”,即改灶、改台、改柜、改管、改水,提升了厨房卫生整洁程度,彻底告别了黑、脏、乱现象;对住房内部也按照“二池一洗”要求进行了厕所改造,改变了过去晚上都要到屋外十几米远的厕所如厕的习惯。“ 通过改厨改厕, 家里变得非常的干净、整洁、漂亮,生活环境也变得更舒适。”卢孝陆高兴地说。
像陈轩和卢孝陆这样的例子,在广西各地数不胜数。桂林市临桂区宛田瑶族乡瓮洲村委瓮洲村村民首炳瑞家原是旱厕,如厕时先在柴房的地上铺上木灰和泥渣,如厕后再铲入桶中存放。2016年11月,首炳瑞对自家厕所进行改造,新建了一体化三格化粪池,并按照基本型厕所的建设标准,对厕所内部进行了简易装修,贴瓷砖、刮腻子,并安装了蹲便器和相应冲洗设备,彻底解决了首炳瑞家如厕难的问题。
改厨
让昔日黑暗农家更亮堂
一个简易水泥灶台,墙面、地面未铺砖,厨房内没有排烟设施;每次做饭,厨房内烟火满屋,墙壁因此被熏黑——这是桂林市兴安县严关镇江西坪村村民罗前桂家以前的厨房的真实写照。
2016年8月,根据自治区和桂林市改厨试点要求,罗前桂对自家厨房进行了改造,拆除原有灶台,粉刷墙壁,并为灶台贴上瓷砖,增加了排烟系统,归整固定管线,确保了厨房的防火安全,改造后的厨房干净、明亮整洁。
这是我区农村厨改的一个缩影。据悉,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特别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广西坚持将农村改厨改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措施,推进改厨改厕以点带面、提速加力。
通过改厨,贺州八步区莲塘镇新莲村莲塘自然村村民家的厨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杂乱无章、墙壁被烟熏得黑乎乎的厨房变成了干净整洁、亮堂舒适的新厨房。
据了解,在改厨改厕过程中,我区的许多地方,专门安排包村干部、村两委逐村逐户进行改厨改厕宣传,积极倡导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通过村干部、党员带头改厨改厕,消除了老百姓的改厨改厕顾虑,实现了老百姓思想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跨越性转变;各镇、村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改厨改厕工作,将农村改厨改厕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以点带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改厨改厕成效。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也水涨船高。
“三改”
改出农村新风尚
“ ‘三改’对农村来说只是三项改造,属于小改,只有统筹推进全村的道路、水渠、庭院、排污、垃圾设施等的改造,才能真正改出优质的农村人居环境。”自治区住建厅村镇处负责人介绍,“自治区住建厅非常重视,将‘ 三改’与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还与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乡土特色建设、风貌改造、绿化美化及文明卫生村屯创建相结合,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家里敞亮多了,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享这样的福。”兴安县严关镇江西坪村87岁的蒋凤英老人说。
笔者在他家看到,崭新的厨房里,一溜亮堂的橱柜和碗筷,干净整洁极了。原来建在屋外几十米的厕所,如今改到了家里,白净的墙壁,干净舒适的蹲式马桶、洗手盆,不比城里差。“以前确实又远又脏又臭,要是碰上这样的下雨天,路又滑,上一趟厕所还真不方便,现在不但方便,还干净整洁舒适。”蒋凤英笑着说。
在兴安,像蒋凤英家一样完成“三改”的已有537户。在深入实施“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建设后,去年6月,该县启动了改厨改厕改圈(牛圈、猪圈等)“三改”试点,按照“统筹规划、群众主体、整村推进”的原则,在3个乡镇7个试点村屯大力实施这项农村环境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三改”的持续推进,兴安县已为“宜居乡村”建设探索了宝贵经验。
据悉,该县在“三改”中极力传承历史,挖掘地方文化,呵护让人记住乡愁的历史印记,守护百姓精神家园。马头山、江西坪、莲塘村利用竹篱笆、树桩、鹅卵石等本地自然资源,建设了“三微(微果园、微菜园、微树园)”;江西坪村依托休闲绿道大力推进“灵渠人家”建设……
自治区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三改”项目实施过程中,自治区住建厅强化监督指导,确保这项民心工程能够办实办好,使百姓长期受益。实施“三改”后,老百姓已经彻底转变了“厕不入屋”的传统观念,就连称谓也由“茅坑”变成了“卫生间”。 “三改”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更改出了文明新风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