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悦橦”生活馆
古龙眼树苍翠如盖,竹林掩映间曲径通幽,共享菜地与江畔风光相映成趣——在柳州市柳江蜿蜒处,一座名为“悦橦”的生活馆悄然生长,这背后凝聚了广西荣泰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园林总工汤善香多年来的智慧与汗水。
汤善香,深耕园林行业二十载,以匠心雕琢每一寸绿地,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2002年,汤善香走出校园踏入园林行业。彼时,许多人认为园林不过是建筑完工后的“装饰品”,种树种花、简单造景即可。但在她眼中,园林是城市的“皮肤”,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园林不仅是视觉的美,更要让人有体验感、舒适感。”
这些年,汤善香深耕设计与施工一线,逐渐摸索出园林行业的真谛——它需要跨界融合规划、建筑、水电等多专业知识,更需兼顾功能性与美学价值。“小到一棵树的保留,大到空间动线的规划,都要考虑人的使用需求。”汤善香参与过柳州园博园项目,她巧妙融入柳州奇石文化,利用榕树遮阴,打造曲径通幽的园林意境。柳州园博园项目落成十余年,依然焕发活力,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地。
园林设计师汤善香精心设计的共享菜地
谈及职业生涯的挑战,汤善香用“痛并快乐着”概括。初入行时,她曾困惑于设计师为何要深入工地与工人沟通,但正是这段经历让她领悟到“落地能力”的重要性。“图纸上的设计再完美,若无法与施工结合,终是空中楼阁。”她回忆,在上海参与“延中绿地”项目时,团队与国外设计公司合作,反复优化施工细节,最终让方案“生根发芽”。如今,这片绿地已成为上海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树荫下的人群、流淌的水景,都是对她匠心最好的回馈。
对汤善香而言,工匠精神是“将每个项目当作孩子般呵护”。设计师需走出办公室,扎根现场,与工匠碰撞灵感。“老工匠虽不懂理论,但几十年的经验能化设计为现实。”她笑称,跨界学习虽痛苦,却让她的设计“越来越耐得住推敲”。
作为柳州园林建设的参与者,汤善香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实践。在“悦橦”项目中,团队依托柳江天然风貌,保留古龙眼树与竹林,打造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空间。“我们不做颠覆式改造,而是让设计融入自然本底。”她说,该项目从1.0版的餐饮区,到3.0版的共享菜地,始终以尊重生态为前提,既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又守护了柳江的绿水青山。
面对行业未来,汤善香充满期待。她认为,园林设计师需“一专多能”,既要精通美学,也要懂运营、懂策划。“现在的园林不仅是景观,更是承载市民生活的空间。”她以“悦橦”项目为例,团队与运营方深度合作,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场景,让设计真正“活”起来。
“五一”劳动节将至,汤善香接受完采访后,她便飞往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狮悦庄园景观设计项目现场。对她而言,劳动者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设计的园林中,孩子们嬉戏、老人休憩、情侣驻足——这些画面,是她20多年坚守最美的注脚。正如她所言:“园林是写给大地的情书,而我们,愿做永远的书写者。”
从图纸到土地,从苗木到风景,汤善香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黄诗谊/文 秦钟明/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