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空间和时间为轴,点线之间绘就精准蓝图;他以专业和热爱为笔,在BIM世界筑广厦万千。
从业8年,荣获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L/S 二等奖、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建筑信息建模赛项国内选拔赛暨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一系列沉甸甸的奖项荣誉背后是这位30岁年轻建筑人的创新与坚守。
他就是BIM技术能手黄超烨。
从校园萌芽到赛场绽放
大学时,黄超烨与BIM结缘。2013年,黄超烨考入扬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期间,他接触到了BIM技术。
如果说CAD让一张设计蓝图从平面走向精确,那么BIM技术的应用则让蓝图变得可视立体。
BIM并非黄超烨的必修课,但因为热爱,他把课余时间都投入其中,自学软件、钻研案例,还报名了学校的培训班,考取了BIM建模初级证书,为职业生涯埋下第一块基石。
黄超烨在参加比赛中。受访者供图
2017年毕业后,黄超烨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历练,坚持探索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单位提供的资源通道、搭建的广阔平台,让他有机会参加各级别、各类型的技能竞赛。而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也让他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特别是面对全国性的大赛时,黄超烨展现出了厚积薄发的实力。
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首次要求必须使用国产BIM软件,而且出题范围非常广泛。鉴于平时工作中使用国产软件的机会较少,为了提高建模速度和适应各种建筑类型的挑战,黄超烨在准备阶段几乎练习了所有可能的建筑形式,积累了大量的软件实操经验,最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荣获二等奖。
用虚拟建模攻克实体难题
工作中,黄超烨参与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BIM技术应用项目,面对复杂的项目条件和有限的时间要求,他总能凭借高超的专业能力将BIM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某医院BIM应用项目中,由于医院的走道和地下室空间狭小,管线设备繁多,结构复杂,安装难度极大,项目伊始便困难重重。面对这些施工难题,他主动与分包安装队伍沟通,大胆创新,利用BIM技术建模验证可行方案,顺利解决了施工难题。最后,该项目BIM应用总结成果还获得了广西第七届“八桂杯”BIM 技术应用大赛施工组二等奖。
黄超烨正在建立三维建筑模型。李荧婷/摄
在科技浪潮下,黄超烨积极探索BIM技术与AI的融合应用。“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BIM模型和AI绘图的结合应用,一些项目在考虑方案的时候,利用BIM模型做视角的布置,然后再用AI快速地生成这些视角的效果图。”黄超烨向记者说道,通过这种方式,技术团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精确的效果图,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从而帮助业主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在选择最终方案时提供有力的支持。
授人以渔培育行业新血
“黄工就像我们部门的瑞士军刀,不仅功能多,而且十分可靠!”同事赵英浩如此评价黄超烨。黄超烨不仅是一名优秀的BIM技术员,更是一位乐于传授知识的老师。
面对源源的新生力量,黄超烨希望自己走过的路能为后来者提供参考,为他们创造出更多实现价值的平台。去年,他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外聘为BIM课程教师,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累计为5个班授课共248课时。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从懵懂好奇到能够熟练运用BIM技术,这一转变让他深感欣慰与自豪。
对于这些新接触BIM技术的年轻人,黄超烨寄语道:“技术一直在迭代,要在岗位中不断磨练,在实践中传承创新,尽力将BIM技术在项目中落地实现,用建筑绘就城市图景。”(李荧婷/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